近年来,甘肃建投紧盯州县重大项目,利用深耕属地多年形成的各种优势持续巩固现有市场,辐射延伸新市场,与当地政府构建起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地方谋划实施了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民生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在临夏、会宁区域投资建设的竣工项目44个,总造价29.84亿元,在建项目93个,为全州各地援建扶贫、教育等项目5个。在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科教卫生、生态改良、乡村振兴以及国家储备林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国有企业重要作用,为临夏州及会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完善交通骨架,服务基础设施
临夏市环城北路建设工程是临夏市建市以来线路最长、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所有交叉口覆盖立交,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车辆快速分流行驶。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临夏市第一条外环线,将进一步完善全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畅通城市内外循环,对消除北山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居民住房安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北山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临夏市环城北路建设工程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今年7月可以实现通车,该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整体包含立交7座、涵洞31座,道路全程不设立红绿灯,可保证过境客、货车辆快速通行。
临夏市环城北路部分路段
临夏州和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甘肃建投投资建设的和政县“三站合一”(沥青、商砼、水稳拌合站)建设项目,现已建成陕西达刚HDG4000型沥青拌合站生产线一条,砂石料仓6个,仓容量达到3.8万立方米,生产及供应能力可满足周边150km范围内市政、公路、停车场、室外道路及旧路提升改造、养护维修等施工项目工程需求,已建成180型商品混凝土拌合站一套,匹配砂石料仓4个,可存放砂石料2万立方米,日产量混凝土可达1500m³,可满足以和政县城为中心,周围40公里内房建、公路、市政、停车场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商砼供应。商砼、沥青站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和政县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材料从外地拉运的短板,有效助推了和政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据悉,该项目依托和政县丰富的砂石资源,在完善和政县工业产业链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临夏州在建大型基础项目建设原材料供给,实现临夏州工程建设原材料自给自足。
“三站合一”项目
更新城市形象,赋能美好生活。
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活场景,都记录着城市更新的新进展。目前,位于大夏河畔的新地标的临夏州“新三馆”的验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新三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地上呈“品”字形,分为科技馆、档案馆、美术馆三个独立结构单元,是临夏州重要的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全州地标性建筑和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项目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文化艺术活动的新平台,为临夏打造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临夏州“新三馆”
在会宁特色农产品物流小镇,整洁的环境、配套齐全的设施,对接了群众的“菜园子”与“菜篮子”,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会宁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布设7座农副产品交易大棚,分别为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调料干货交易区、粮油交易区、海鲜肉类交易区,周围配套商业楼,一座三层农贸零售市场及一座果蔬肉类冷冻保鲜库。作为会宁大型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该项目包含农副产品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农副产品深加工与冷链物流园、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农业培训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将成为会宁县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功能最完善的新一代大型农产品批发中心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会宁特色农产品物流小镇
助力河道治理 绘就生态底色。
近年来,甘肃建投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黄河流域治理重大战略,与会宁县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服务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区地貌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类型以林木居多,草场少量分布于一些地势比较低平的低山丘陵和冲积河谷带。通过修建祖厉河康家河段左右岸堤防、疏浚河道等工程措施,使治理河段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将有效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康家河至张湾段河道治理及河滩生态恢复项目已全部竣工,该项目有利于改善河道现状,恢复和强化河道行洪、排污等综合功能,稳定河势,防止耕地严重损毁,保障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祖厉河部分河段
甘肃建投临夏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芝树表示:“下一步,甘肃建投临夏公司将立足当地定位,不断地创造地企合作新模式。把甘肃建投雄厚的融资实力、成熟的管理能力与当地政府的项目储备和优质资源进行高效对接,再做一批政府所需、百姓所盼、企业所能的政府有政绩、企业有业绩、百姓有收益的大项目、好项目。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以属地化管理为依托,把企业注册在当地,把用工放在当地,把产值留在当地,把税收交在当地,持续不断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甘肃建投在发展项目合作模式上逐步由单一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多元化合作模式发展转变,以合资入股的形式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同时充分发挥国企与民企优势互补的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夯实资产、管理、制度、人才等方面创新发展,着力从增加税收贡献和增加就业方面体现国企担当,携手打造地企合作共赢典范。
转载自:新甘肃
编辑: 邵凤凤
审核: 马光磊